用户注册 现有 379 名学员在线学习
专业硕士
当前位置:专业硕士 > 在职硕士知识库
工程硕士GCT教育的发展方向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3-11-28
0

         工程硕士教育经历了从试点到奠定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阶段。从专业硕士发展的势头看,工程硕士教育充满着活力。在当今贯彻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三大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规划。就GCT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方向,我想谈几点意见。

一、工程硕士教育发展规模我们应该牢记小平同志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名言。工程硕士教育在过去的几年里,规模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年里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企业需求。据有关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我国尽管已出现了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但总体上企业创新能力很薄弱。
    企业缺少优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则难于承担重要的研发工作,科技创新投入就不便于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也不利于吸引优秀的创新人才。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才能确定企业研发的主体地位,才能大面积提高生产技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就是客观需求工程硕士的培养规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2.生源基础。随着世纪之交的本专科扩招,报考这个领域的人数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3.培养力量。培养工作从最初由以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承担,现在已扩展到包括综合大学、农林院校以及师范院校。
    工程硕士培养规模到什么程度更为合适?我想,招收人数上应保持每年10%的增长,或者说每年增加不少于5000人。GCT录取分数线也要限制,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就将培养出50万名工程硕士在生产第一线工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达到。

二、工程硕士教育的服务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之初,特别强调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们培养实力的增强,我们要在做好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基础上,面向所有的企业,以及需要工程硕士的各个行业和部门。工程硕士生的生源,原来限于来自企业。目前的生源仍然主要来源于企业。但我们要开拓更多的生源渠道。要针对不同工程领域的实际情况,考虑放宽入学条件,比如我们放宽了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部分领域考生的已工作年限要求;又比如,适当放宽了服务于艰苦行业的无学士学位有本科文凭考生的录取比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是一种类型和人才培养规格,不仅限于在职硕士攻读,只要在培养上能达到工程硕士学位的工程实践环节等等要求,也就是达到工程硕士学位的标准,就可以吸纳更广泛的生源。这个问题我们要予以认真考虑和研究。
        培养工程硕士的工程领域,也要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拓展。因此,经专家论证和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审议,增列了“物流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去拓展更宽的服务面。

三、质量与质量标准培养质量关系到工程硕士教育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从诞生至今,也只有7个年头。现在还处于创品牌、提高社会认可度的阶段。我们要在生源质量、培养质量、程序规范等等各个环节上狠下功夫。工程硕士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当成业余的事情来办,学校的职能部门要有专人分管。创品牌,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当然,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品牌。学校之间也在竞争。我们在与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在商量工作时,也在考虑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要表彰的工程硕士,不只看他的学位论文做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他读了工程硕士学位,在生产岗位上为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关于质量标准,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我想进一步强调的是应树立有时代特征的质量观。这一点是许多教育专家的共同意见。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个多维的、动态的概念,质量标准应注 意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适应性就是工程硕士教育所提供的服务能否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也 就是社会的认可度。多样性就是工程硕士学位的质量标准与工学硕士学位的质量是不同的,工程硕士在不同的工程领域同样存在多样性,所以我们要依据不同的实际做出不同的判断。

四、改革目标要实现工程硕士教育做大做强,就必须相应的要搞活。要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发展调节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培养单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首创精神,真正地依法自主办学,这就是搞活,也就是改革的GCT成绩目标。
        工程硕士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增强全国一盘棋的观念。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齐步走的情况就更加减少,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培养单位不论做得如何,也许都会影响到全局,影响到整个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为下好这一盘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还承担了大量的工程硕士教育的公共服务工作。各个培养单位在不同的方位同样做出了很多贡献。我相信,通过大家的 共同努力,工程硕士教育将会发展得更好。

0
考试资讯
资料下载
Copyright © 2011-2021 Lingdian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69480号
京ICP备:17069480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2090号

联系我们

扫码拨打电话
18610334578
扫码添加微信
微信号:97436365